桃園市
市立大園國中

全校人數:1230 人

由於航空城計畫啟動,為擴建桃園機場第三跑道,在地深耕六十餘年的大園國中,於民國102年籌建新校舍,直到107年才從位於大園公墓正對面的舊校區,正式遷校到位處大園工業區與觀音工業區之間的新校址。新校區位處風頭水尾,學生家庭背景多元,家長是藍領階級約佔60%以上,新住民子女佔21%,原住民子女佔11%,屬於教育優先區及原住民重點學校,學習弱勢學生相較於市區學生,比例明顯偏高。又回顧近十年來,受到鄰近學區新設學校及少子化衝擊,導致本校經歷學生流失半數,教師超額問題及流動率高,重挫學校士氣,遑論學習表現。
適逢遷校新契機、108新課綱及雙語教育政策推動,本校迎向藍海大風,揚起(雙語Bilingual、藝術Art、科技Tech,英文簡稱B.A.T.)教學,於新校區營造雙語空間,藝術大樓及自造教育科技中心。落實校內教師兩週一次共同備課,一年一次公開授課,執行核心素養課程教學,互相砥礪專業成長;引進外籍教師,安排正式教師參加雙語種子教師認證及雙語本師培訓計畫。發展至111學年度,建構完整雙語課程地圖,教育局委託本校,編寫《桃園市國民中學雙語課程綱要指引手冊》出版,發行到各國中學校,實施領域為綜合活動、人文藝術、體育及生活科技。一路走來,配合雙語政策,每學期舉辦全市雙語公開授課教師示範、承辦全市全英教師授證典禮及參加全市雙語嘉年華會;更於每年暑假,攜手元智大學舉辦「寰宇文化英語三日營隊在園中」,來鼓勵其他學校加入雙語行列。本校於111學年度掛牌「雙語學校」,成為目前桃園市僅兩所國中雙語創新學校之一。
建造藝術教學大樓,設隔音練習室、音樂教室、表演藝術教室、美術教室、管樂團練室、合唱團練室及演藝廳,充實相關設備、專業師資及成立多樣性藝術類社團。激勵本校合唱團、管樂團、打擊樂團、熱舞、創意戲劇表演及短片拍攝製作的學生,參加校內外各項競賽展演活動,來培育學子人文藝術涵養,提升生活美感及應用表現能力。還有近年來,由管樂團逐漸轉型經營的音樂育才班,除了承接管樂團的團體合奏聲勢,亦培養學生展現個人樂器獨奏及聲樂表演之才情,而的到教育部訪視委員一致肯定。學生藝術團體從校內節慶表演,到校外社區公益藝術活動,日韓國際姊妹校交流,都能看見學生因投入,而深入的學習表現。
成立「自造教育科技中心」,策略聯盟各自造教育科技中心資源、國教輔導團、相關社群與人才師資,進行生活科技師資增能與課程研發,承辦桃園市國中小學校的教師研習及學生成長營隊,讓沿海地區學子,在全市及全國科技競賽中佔有一席之地,培育學生做中學及學中做素養。特優之處是本校生活科技教師團隊,落實無私心精神,利他共好的科技教育推廣作為,自108學年度成立至今,聯盟百工百業職人規劃課程,已主辦教師增能研習計105場,學生體驗營隊計101場,進行設備漂移至他校等,主要嘉惠桃園海線大園區、觀音區、新屋區;次為路線鄰近大園區的各區域學校師生,牽動桃園沿海地區,一帶一路自造教育科技發展。
綜上,自遷校以來,發展「風揚B.A.T. 視界Level Up」方案,雙語、藝術、科技成為本校辦學亮點,並以108新課綱與學校本位利基,企圖提昇學生學習動機,學會如何主動學習,進而帶動學生各項學科的學習熱情;更藉由本方案開展,喚醒教師莫忘教育初衷,激發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願意為學生、學校及同仁做出貢獻,產出辦學好口碑,吸引流失的學生回流及跨區就讀本校,提振學校教師士氣,持續引領孩子覺察新風景,看見新利基,找引新視界,培養終身學習好習慣。

實施亮點

MSSR與晨讀實施特色

在學校早自習時間可進行MSSR的活動
1.設定清晰的目標與規範:這兩年教育局補助學校購買圖書,本校有大量購買班書,在短短十五至二十分鐘,閱讀完書本的某個篇章或段落。在規範上,學生在這段時間保持安靜,只專注手上的書本,不做任何事情。
2.教師示範閱讀:本校每班每個禮拜有好讀週報,導師可選擇一篇國際新聞或者生活時事新聞進行導讀和延伸話題,讓學生在閱讀報紙時可有先備知識。
3.自主選擇閱讀材料:除了購買班書之外,圖書館有各種分類的圖文書籍(約略4萬多本),學生可選擇自身感興趣的書在早自修時間進行閱讀,完後可與朋友進行交換閱讀。
4.簡短的分享與反思:讓學生簡單地分享自己閱讀的書籍或內容。這不僅有助於加深學生對閱讀的理解,也能鼓勵學生互相學習。

他校實施情形

想了解其他學校都是怎麼推廣明日閱讀嗎? 找找看吧!

搜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