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閱讀的力量:以MSSR打造孩子一生的學習力
講者姓名:馬湘萍 館長(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講師簡介
馬湘萍館長是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現任館長,取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並在教育部及政府部門服務多年,歷任教育部技職司司長、高等教育司副司長、國際司科長及行政院專門委員等職務,並曾派駐香港擔任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教育參事。除政府機關經歷外,亦曾擔任資訊工業策進會、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及高等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董事。
自接任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館長以來,馬湘萍館長致力於推動圖書館智慧轉型與全民閱讀,認為閱讀是啟動人類想像力與學習力的關鍵,積極發展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服務的多元性與智慧化,提供更便利、友善、親近且多元體驗的閱讀服務,期盼圖書館以知識來啟發民眾、激發想像而創造未來,並為全民打造更具智慧與多元的學習及創新場域。
演講摘要
閱讀是所有學習的基礎。在我們國中小的教育階段,如何培養孩子一輩子受用的閱讀習慣與能力?「身教式持續安靜閱讀」(Modeled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簡稱MSSR)讓閱讀回到最初的面貌—無負擔、沒有責任義務的初衷,讓閱讀變成快樂的事,強調持之以恆、安靜無擾、自由享受、身教帶領的閱讀氣氛。只要能讓學生多讀,他們就會愛讀;他們愛讀,就會更多讀,形成一個正向循環。多讀、多寫、多分享,愛讀、愛寫、愛分享,就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MSSR不僅是培養閱讀習慣的工具,更是帶領我們「回到閱讀的初衷,回到學習的關注」的理念。身為圖書教師在書籍資源、環境營造、師生推廣、家長連結等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透過MSSR的方式,讓孩子們自然地愛上閱讀、享受閱讀,培養受益一生的能力!
通用智能同伴假說與全球和幸
講者姓名:陳德懷 教授(國立中央大學)
講師簡介
經歷
2008-迄今 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國家講座教授
2009-2016 國立中央大學學習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2004-2008 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特聘教授
2003-2008 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創辦所長與教授
2002-2006 國立中央大學學習科技研究創辦中心主任
1996-2002 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
1993-1996 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副教授
1989-1993 國立中央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
榮譽獎項
2025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學會終身成就獎
2024教育部師鐸獎
2020 教育部第24屆國家講座主持人獎
2019 行政院第43屆傑出科技貢獻獎
2019 亞太數位教育學會會士
2013 教育部第57屆學術獎
2009 潘文淵研究傑出獎
2003 國科會中華基金會獎
2007 國科會傑出特約研究員
2000-2006 國科會特約研究員
1995-2000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三屆)
研究貢獻
1. 開創「人工智慧學習同伴」概念與原型
2. 首創全球第一套網路學習系統
3. 設計「遊戲式學習與系統」(全世界20年來發表遊戲式數位學習貢獻最多)
4. 研發「未來智慧教室」學習模型
5. 建構「亞卓市」(歐巴馬政府數位教育白皮書所描述的本世紀初全球最大網路學習社會)
6. 驅動「電子書包」與「行動學習」研究
7. 提出「一對一數位學習」與「無縫式學習」概念
8. 推廣「明日閱讀」觀念與建構「明日星球」平台
9. 發展「興趣驅動創造者理論」並開發「趣創者」中文、英文與數學課程
創辦人
1. Asia-Pacific Society for Computers in Education (APSCE), 1994
2. Global Chinese Society for Computers in Education (GCSCE), 1999
3.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 (RPTEL), 2006
4. Journal of Computers in Education (JCE), 2014
5. Conference Series: ICCE, 1993; GCCCE, 1997; IEEE DIGITEL, 2007
6. 社團法人中華明日閱讀協會, 2016
7. 趣創者國際實驗教育團體, 2017
演講摘要
自動駕駛汽車和無人機的崛起,標志著機器人同伴時代(Robot Companion Age)的到來。未來,具備「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機器人——“通智機器人同伴”(簡稱“通智同伴”,General Artificial Companions)——將成爲現實。這類AI不僅智能水平與人類相當甚至超越人類,還能展現倫理判斷、情感交流和社會認知等類人行爲。從第一台電腦問世至今已有80年,如今人們普遍擁有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多種計算設備。或許不用再等80年,只需10到20年左右,每個人就可能擁有一台或多台通智同伴。試想:全球人口約80億,若將通智同伴納入統計,“總人口”可能激增至160億,這將徹底重塑社會結構和資源分配的邏輯。隨著通智同伴的普及,它們將深度融入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變社會結構、工作模式,以及人與AI、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未來的世界將由誰塑造?是人類,還是AI?更關鍵的是,通智同伴在社會中應扮演什麽角色?其影響邊界在哪裏?這正是本次演講要探討的核心議題。